行云小站
Say hello to you!
图片来自 @Unsplash
w568w 创建时间被隐藏
零基础微积分入门基本教程
本文已被读

2023 年 1 月 27 日更新:

本文正在施工中,将原作业部落的文章迁移到这里。
因为早年撰文不注意,本文中格式存在各种问题(如中英文标点乱用、数学符号不规范、中英文间无空格等等),需要修复完毕后才能继续更新,预计会于最近几天完成。敬请关注。

2023 年 2 月 13 日更新:

首次更新完成,修复了大部分格式问题,但仍有少量问题未修复,如有发现请在评论区指出,谢谢。
目前网站可能比较卡顿,考虑一下科学上网吧。

\[\lim_{学习 \to 坚持} 学习=成功\]

前言

非常高兴你能浏览到这篇文章。 我也不太清楚我写作的动机,可能纯属兴趣使然吧。

参考书籍

  1. 《高等数学(第六版)》上册
    同济大学数学系 编
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
  2. 《7天搞定微积分》
    石山平 大上丈彦 著 李巧丽 译
   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
  3. 《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》
    Walter Rudin 著
    McGraw-Hill Education 出版

我是否适合看下去?

在看这篇文章前,你至少需要掌握以下知识:

  1. 至少初中水平的数学应用能力
  2. 至少小学水平的阅读能力
  3. 耐心和对数学的热情
  4. 以上三条是扯淡
  5. 这条也是

What’s calculus?

在正式开始学习微积分前,首先我们得明白微积分是啥。

百度一下,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描述:

微积分(Calculus)是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以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。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。 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。 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,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。 它使得函数、速度、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。 积分学,包括求积分的运算,为定义和计算面积、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。

诶诶诶,别跑啊,我知道这种专家写出来的东西不是一般人能领会得了的。。

简单的说,微积分学是高等数学(并不是高中数学)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的地位,相当于小学的四则运算或是初中的方程运算。它非常奇怪、麻烦,可是在高等数学中,你时时刻刻都要用到它。

当然,人们不会故意发明奇怪、麻烦的东西来为难自己,它的应用十分广泛,我们在后面会慢慢提到。

它主要分成两个部分:微分积分,它们相辅相成,虽各有变化却互为表里,是一对基佬兄弟。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分别讨论这两个东西。

废话不多说,马上上干货~~

一、导数

导数是微分学的主要内容。翻回去看看百度百科对导数的解释:

导数描述一个函数的变化率。

这是啥么意思呢?变化率是个什么东西?

1.1 First Blood —— 斜率

先来看个函数图像:

相信你一口就能报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:$\(y=x\)$

然后,我们再看个稍微复杂点的图像:

额,这哪里复杂了嘛!明明还是个一次函数啊。。。

不不不,差别大了去了,试试找出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不同之处?

上下滚动页面,你应当能够看出图像倾斜程度存在着区别,有的数学老师也叫它「\(k\) 决定函数陡平」啥啥的。

回忆一次函数的表达式:$\(y = kx+b (k≠0)\)\( 哈,所以上面这个式子里,**\)k$值的大小就代表着图像倾斜程度的大小**,不是吗?

好了,你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基本的微分概念了,同学们,下课!

你的表情? 哈哈,开个玩笑,还是先别急着关掉页面(从哪里能找到这么没节操的文章 真是)。
不过这句话并没有问题,应当说,从初中学习函数开始,我们就有了对于这些知识的模糊概念,只是它们尚未发掘出来。所以这篇所谓的教程,其实就是帮助万恶的数学老师解决这些概念问题…

还是回到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。我们说\(y=x\)\(y=2x\)这两个函数的倾斜程度不同,因为\(y=2x\)显得更”陡”一些。

虽然小明同学觉得这样描述很好,但是呢,数学家们就是不满足于「a 比 b 陡」这样听起来不是很清楚(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语文阅读能力不行)的描述方式,(这样听起来不够炫酷狂霸拽)于是发明了一个很好(奇)听(怪)的名字用来描述一条线的陡峭程度,这就是————斜率

当当!我们终于接触到了第一个数学定义。

呃…虽说这个定义还不完整,甚至你还没弄清啥意思,不过万事总有个开头的,是吧?

接下来我们将慢慢解释斜率这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名词。

既然说斜率是个数值,是数值就应该能被写出来。那么我们怎么表示它呢?

再再一次回到上面的例子。容易发现,当\(k=2\)时,图像明显比\(k=1\)时的要陡峭不少。继续画下去:\(k=3、4、5、6、7...\) 图像会越来越陡。 不同颜色的直线对应了不同的 $k$ 我们发现,\(k\)值增大使得函数更陡峭。 因此,对于一次函数,我们可以用k值大小来表示它的斜率

这个定义听起来很唐突、很随意啊…高大上的感觉顿时都没有了…

更一般地说,斜率也可以这么得出:

这样,我们对于斜率就有精确的定义了,它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而是一个可以拿来比较大小的数值了。比方说,\(y=2x\)的斜率就是\(2\)

你可能被这些概念搞得有点懵。重新强调一遍,斜率描述一条线的陡峭程度。而一次函数的\(k\)值越大,图像越陡,所以对于一次函数,我们可以用\(k\)值大小来描述它的斜率

如果你就是没办法把\(k\)和斜率联系起来,稍微喘口气,再往下看吧。

1.1.1 [选读]斜率的严格定义

(对于初三及以上水平的读者,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这些标有「[选读]」文字的部分,因为这些部分可以加深对一些知识的理解。如果你不想看,跳过也没关系

警告:数学重灾区,请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观看。


先看看百度百科上的斜率词条:

slope,又称「角系数」,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,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。

图挂了,稍后修复 如图,\(直线P_1P_2\)的斜率即为\(k=\tan\alpha=\frac{y\_2-y\_1}{x\_2-x\_1}\)。 其中\(α\)又被称为倾斜角,取值范围为\(0^\circ \leq \alpha<180^\circ\)

故: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,斜截式\(y=kx+b\),其斜率即为\(k\)


1.2 点的斜率?

到现在为止,我们所讨论的函数都仅限于一次函数。你可能觉得数学家们真是一群闲得蛋疼的人,一个简单的\(k\)值都要起个难听的名字。况且,这和微积分有个卵关系?

别猴急,我们先来进一步讨论斜率的含义。在我们搞清楚这些基本概念前,空谈微积分是没啥意义的。


言归正传。 对于二次函数或者反比例函数,又该如何表示它的斜率呢?

先来看看这个熟悉的二次函数吧。 相信这样简单的U型的函数,你已经非常熟悉了。 但是,在表示它的斜率时,你会发现有点小麻烦,不,是大麻烦。

对于这个函数,我们还能用\(k\)值来表示它的倾斜程度吗?

稍做思考,你会发现行不通。这个函数的陡峭程度不是用一个”陡”或者”平”能描述得了的。它的图像自左向右,先是快速下降,再逐渐减缓,在原点处猛地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,又开始逐渐变快、飞速上升。

那么,显然它的整个图像的斜率已经无法直接表示了。我们是不是能求出其中一段的斜率呢?

比方说,在y轴右边的这半个曲线,如果只看从0到2这一小段,你会觉得它很像\(y=2x\)的一小段。

嘿,这一段的斜率是不是差不多是\(2\)呢?

不对。

唔,也不能说是全错,毕竟只是弯了点啊。。

所以让我们继续放大图像,取更小的区间试试? 于是我们放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(此处省略 N 个大)

诶,这两个图像看起来有一部分重合了呢?! 也不全然,毕竟前者是曲线,后者是直线呐。。 显然,即使我们放大下去,两个图像也很难有相同的部分,或者说不可能有。 看来硬凑直线的方法行不通,得换个思路。


咳,如果你看得一头雾水,稍微提示一下:

我们是否能对图像上的一个点求斜率呢?

例如对于\(A(1,1)\)这个点,我们在它的左右各取一个点B、C,并逐渐靠近它:

PS: 从这里我开始尝试使用 GeoGebra 来作图,网页版的画图实在是太!蛋!疼!了!。。

就这样不断靠近靠近。。 终于,在N+N次逼近A点后,三个点几乎实现了重合: 注意,我这里之所以强调几乎,是因为它们确实没有碰上,只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微小到了无穷的小。

此时,我们仍然能作直线\(BC\),我们就称这条直线为\(A\)在函数\(y=x^2\)上的切线

好了,讲了这么多,我们可以回到原来的话题了。点A的斜率是多少?我相信,你已经心中有数了吧。

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点A的斜率就是点A在这个函数图像上的切线的斜率。

这句话初看有点儿像句绕口令,多看几次才能搞明白。

(假设你已经看明白了,如果没有,你就假装看懂了 :) )

OK,那么接下来,让我们正式开始导数的学…哦不!可能还要加点料才行….

1.3 极限?

在介绍导数之前,我们还得弄懂另外一个概念:极限。 极限,顾名思义,就是到达了极点的状态。比如说,考试还有1分钟就要结束时题目还没有答完时的感觉,或者暑假开学前的晚上猛补作业时的感受。人们在遇到极限时通常都会想:“不行了!不行了!”

但是,数学中的极限也是这个意思吗?如果指”不行了”“到头了”,又怎么能解决数学问题呢? 事实上,数学中的极限的含义更加积极,它有”尽可能靠近”的意思,也就是无限地靠近。 由于是学,自然离不开数值了…所以,极限就是指一个数值尽可能地向另一个数靠近。

啥叫”尽可能地靠近”?举个例子,小明的家距离学校1000m,某天小明去上学,于是他与学校的距离变化如下:

1000m
∨
500m
∨
200m
∨
100m
∨
1m
∨
0.1m
∨
0.01m
∨
0.0000000000001m
...
∨
0.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m

可以看到,小明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,越来越靠近于 0m,但是就是到达不了 0m(因为他不想上学),于是我们就可以说

\[\lim_{距离 \to 0 m}\]

突然给出这么一个数学式子,你可能会一脸蒙蔽:这是个啥?
查查英汉词典可得知:Lim 原来是 Limit 的缩写,而 Limit 就是「极限」的意思。下面的小字里的「\(\to\)」表示「向 xxx 靠近」,所以这里的意思是”让 距离 这个值给我向 0m 尽可能地靠近!”

上面这个式子就表示距离 无限地向\(0\ m\)靠近(但是就是到达不了\(0\ m\)!)

OKOK,理解了,那么让我们在式子上再加点花样吧!

\[\lim_{x \to a} f(x)=b\]

诶…更晕了…你可能会想:「这东西…现在我连符号都看不懂了!」
别急,让我再给你挨个儿解释解释!


首先看这个\(f(x)\),这里的\(f\)是啥意思呢?其实很简单,f是单词“function”开头第一个字母,“function”就是函数的意思,所以\(f\)就是指某个函数。比如说一次函数,在初中学习中我们表示成

\[y=2x\]

想表示\(x=1\)时的值,我们得说

\[当x=1时,y=2\]

但是到了高中数学以及高等数学中,因为这样写起来太麻烦了,所以同一个函数,我们表示成

\[f(x)=2x\]

想表示\(x=1\)时的值,就可以简练地写成

\[f(1)=2\]

是不是很方便?

(顺便说一句,这里不一定必须用\(f\)作为函数的标识,如果你喜欢,也可以写

\[我真是酷毙了(x)=2x,我真是酷毙了(1)=2\]


回到上面的式子。\(f(x)\)就是以x为自变量的某个函数,在这里它到底是什么,我们不管它。
继续往下,下面的”\(x \to a\)“意思应该是”自变量x向a无限地靠近”。
这样,这个式子我们至少弄懂一半了,\(\lim_{x \to a} f(x)\)就是表示”对于\(f(x)\)这个函数,让\(x\)无限地逼近\(a\)“。
奇怪的是,式子的后面居然出现了等于号…小明上学时,与学校的距离也是一直在不停地变小啊…如果说是无限靠近\(a\),又哪来的等于不等于呢?难道\(f(x)\)这么神奇,可以一边靠近,一边等于某个值吗?

这里就要提醒一下了:含有\(lim\)的式子里,所有”\(=\)“的意思都有一点小小的变动,不再表示”等于什么”,而是“靠近什么”。

所以啊,上面这个式子表示“当\(x\)无限地靠近\(a\)的时候,\(f(x)\)无限地靠近\(b\)
啪啪啪!第一个奇怪的数学符号,终于是被我们弄明白了!

1.3.1 小练习

稍微弄几道关于极限的题来做做吧…我们来找找感觉。

第一题

\[\lim_{x \to 1} x=?\]

唉…没什么难度嘛,直接把1代入进\(x\)算一下,结果就是\(1\)


第二题

\[\lim_{x \to 3} x^2=?\]

稍微需要一点计算了,\(3^2=3*3=9\),所以答案是\(9\)


第三题

\[\lim_{x \to 0} (2x^2+5x+8)=?\]

似乎和第二题差不多么,只是计算有点麻烦了,列个式子算一下,\(2x^2+5x+8=2*0^2+5*0+8=8\),结果是\(8\)


第四题

你可能纳闷:这和一般的函数计算有什么区别?从哪里能体现出这个\(lim\)的特殊性?
来看这题:

\[\lim_{x \to 1} \frac{x^2-3x+2}{x-1}=?\]

妈呀,这题好像不能代入计算了?难道答案是\(\frac2 0\)吗?
不可能,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的…
那要怎么算呢?没有结果吗?
实际上,我们发现这个式子可以因式分解:

\[\frac{x^2-3x+2}{x-1}=\frac{(x-2)(x-1)}{x-1}=x-2\]

所以上面的题目就相当于

\[\lim_{x \to 1} (x-2)=?\]

答案就是\(-1\)

这里你可能会说:\(x-1\)既然为0了,又怎么能约分上面的分数呢?
我们需要再看一遍极限的概念:一个数值尽可能地向另一个数靠近。这里的\(x-1\)准确地说,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接近于0,但不是0的值,所以是可以约分的。
这里用到了因式分解的技巧,算是比较麻烦的一题,我们暂时搁下,不深入讨论了。


1.3.2 额外的问答时间

你可能还有一些问题..让我尝试解答一下。

问:为什么代入数值,求得的就是它的极限呢?有什么理论依据吗?

答:这个问题比较难以解释,需要牵扯到函数的连续性之类的。我们还是按下不表,以免影响了本文的易懂性。

问:上面说极限的格式是 \(\lim\limits_{x\to a} f(x)=b\),怎么后面又写成 \(\lim\limits_{x\to 1} x=1\) 了呢?

答:格式里给出的写法是大概的、通用的写法,实际使用中我们不会写成

\[f(x)=x,\lim\limits_{x \to 1} f(x)=1\]

这么麻烦,直接用\(x\)代替极限格式中的\(f(x)\),其潜台词也就是默认\(f(x)=x\)了。

1.4 斜率的计算

嗯,讲完了斜率的画法和极限的概念,我们可以综合一下这两个知识,开始真正的导数之旅了。

我们来看看斜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。 我们仍然以这个函数图像\(f(x)=x^2\)为例。
如果我们设A点的坐标为\((x,f(x))\),那么C点坐标可以表示成\((x+h,f(x+h))\) (h是某个值),这没问题吧?
那么

\[AC的斜率=\frac{C点纵坐标-A点纵坐标}{C点横坐标-A点横坐标}\]

如果你看到这个式子感到一脸懵,那么你得重新看看这张图了:
一次函数的斜率是某两点的竖直高度差除以水平高度差。类似地,AC的斜率我们也可以这么写。
继续我们的计算:

\[AC的斜率=\frac{C点纵坐标-A点纵坐标}{C点横坐标-A点横坐标}=\frac{f(x+h)-f(x)}{(x+h)-x}=\frac{f(x+h)-f(x)}{h}\]

这样,我们就得到了两点之间的斜率公式。

再进一步想想,我们要求出的是点A的斜率,光有两点的斜率公式要怎么办呢?

不管三七二十一,咱们先把数值代进式子里面再说。A点的坐标是(1,1),所以有

\[AC的斜率=\frac{f(1+h)-f(1)}{h}\]

这个式子看起来还是没法算啊…让我们稍微再化简一下,可以发现\(f(1)=1^2=1,f(1+h)=(1+h)^2\)

所以这个式子还可以进一步化简:

\[AC的斜率=\frac{f(1+h)-f(1)}{h}=\frac{(1+h)^2-1}{h}\]

根据刚学到的完全平方公式,还可以再展开:

\[AC的斜率=\frac{(1+h)^2-1}{h}=\frac{h^2+2h+1-1}{h}=\frac{h^2+2h}{h}=h+2\]

这里的\(h\)是多少呢?

刚才讲到,\(h\)表示的是A点与C点横坐标的距离。而这两点,在前面就说到是非常非常接近的,所以\(h\)应该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值。

很小很小…很接近很接近…有没有觉得这两句话有点熟悉?













没错!就是在 极限? 这一节里,我们简要地讲了如何正确处理数学里很接近的值。

关键的地方来了!\(h\)既然很小,我们就可以把上式加上\(\lim\)写成

\[AC的斜率=\lim_{h \to 0}(h+2)\]

然后,后面这个式子的计算方式已经略熟悉啦,直接算出

\[AC的斜率=\lim_{h \to 0}(h+2)=2\]

这样,我们就终于得出了点A(1,1)在\(f(x)=x^2\)上的切线AC的斜率,也就是点A(1,1)在\(f(x)=x^2\)上的斜率
看起来,计算一个点的斜率也没那么困难嘛!

1.4.1 小结

上面求斜率的过程可以概括成这几步:

  1. 在要求斜率的点\((x,f(x))\)附近找出一个与它很靠近的点\((x+h,f(x+h))\)
  2. 把斜率用\(\frac{C点纵坐标-A点纵坐标}{C点横坐标-A点横坐标}\)表示出来!
  3. 在式子前面加上\(\lim_{h \to 0}\),代入进去计算斜率!

1.4.2 通式

从上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,求某个点的斜率有固定的步骤和方法。依照这个方法,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求出任何函数上点的斜率。
接下来让我们试着找出这样一个公式,来表示任何函数\(f(x)\)上任意的点\((x,f(x))\)的斜率,这样,以后进行计算时就很方便了。
这个过程并不困难。让我们用\(f(x)\)来代替上面的\(1\)就可以了。

\[斜率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(x+h)-x}}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h}}\]

这就是任意函数在某一点的一般斜率公式。 呼,讲了这么多废话,我们总算开始步入正轨,而不是在各种概念上原地打转了。(哈哈)

记不住完整的公式也不要紧,需要用到的时候现场推导就可以了,理解这个有点复杂的式子才是关键。

1.4.3 求斜率有什么用?

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某一个点的斜率的方法。那么,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呢?
毕竟,如果没有实际用途的话,这样的数学工具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意义啊…
在求导的用途中,最重要的也就是求某一点的切线的函数式
因为用导数可以得出某一点的斜率,把斜率作为\(k\)代入\(f(x)=kx+b\),很方便地能求出该点的切线方程。
实际上,在本文中我们就是用”某一点切线的斜率”来定义”某一点的斜率”的,是不?

依然以上面一节中的\(f(x)=x^2\)和点\(A(1,1)\)为例,我们来求一下A点的切线方程。

已经知道A点的斜率为2了,所以立即有

\[g(x)=2x+b\]

是A点的切线方程。

又知道这个方程经过A点,故使用待定系数法:

\[g(1)=2*1+b=1\]

解得

\[b=-1\]

所以A点的切线方程就是

\[g(x)=2x-1\]

这个结果对不对?画出来看看就知道有没有问题了。 图中红色的线就是我们刚刚求出的直线。看起来它的确是A点的切线。

另一个用途是求函数的最大/最小值。容易看出,上面这个函数的顶点\(O(0,0)\)的斜率为0。
因为顶点有”这一点的前后既不在上升,也不在下降”的性质,所以顶点的斜率都应该是0
也就是说,只要找到一个函数中有一个斜率为0的点,就可以确定这一点是函数的一个顶点。

在接下来的 导函数 一节里,我们会讲得更多。

1.5 导函数

了解了导数和函数,这个”导函数”是个什么东西啊?别急,听我慢慢道来。

再看一眼这个式子:

\[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h}}\]

其实,这个式子就是\(f(x)\)的导函数

函数是什么?我们复习一下函数的定义:

设A,B是非空的数集,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,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,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\(y\)和它对应,那么就称映射\(f:x\to y\)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,记作\(y=f(x)\)

不好意思拿错了,是这个:

在一个变化过程中,假设有两个变量x、y,如果对于任意一个x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y和它对应,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,y是因变量,y是x的函数。

也就是说,只要有一个对应关系f,就可以说f是个函数。 函是”匣子”的意思。把一个数\(x\)装进一个匣子,按照某个算式计算出另一个数字,就是函数。

因此,对f(x)求导的式子也是函数。 这个函数,对于每一个x,计算出的结果都是\((x,f(x))\)\(f(x)\)上的斜率。需要求导的时候,我们就不用对每个数字都重新列式求一遍了,直接代入导函数就行,很方便。

导函数一般记作\(f^{\prime}(x)\)


继续以\(f(x)=x^2\)为例,我们看看它的导函数长什么样子。
这次我们不代入任何值,直接运用上面的公式:

\[f^{\prime}(x)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h}}=\lim_{h \to 0}{\frac{(x+h)^2-x^2}{h}}\]

然后是

\[=\lim_{h \to 0}{\frac{x^2+2xh+h^2-x^2}{h}}=\lim_{h \to 0}{\frac{2xh+h^2}{h}}\]

最后

\[=\lim_{h \to 0}(2x+h)\]

又因为h靠近0,所以直接舍去,得到:

\[=\lim_{h \to 0}(2x+0)=2x\]

所以\(f^{\prime}(x)=2x\)

仔细观察这个式子,我们发现它很有特点。
比如说想求\(A(1,1)\)斜率,我们也不用重新计算了,直接用导函数就行了。

\[A的斜率=f^{\prime}(1)=2\]

同理,想求\(B(2,4)\)斜率的话:

\[B的斜率=f^{\prime}(2)=4\]

是不是很方便?


导函数本身也是函数。所以对导函数\(f^{\prime}(x)\)求导还可以得到另一个函数,称为二阶导数,一般记作\(f^{\prime\prime}(x)\)
当撇号过多时,比如说有个99999阶导数,直接记作\(f^{(99999)}(x)\)即可,不用打撇号了。


导函数有什么意义?只是为了装逼吗?
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,先想想导函数\(f^{\prime}(x)\)和函数\(f(x)\)之间的区别和联系。

项目 \(f(x)\) \(f^\prime(x)\)
\(x\)对应的函数值\(y\) 是函数的值 是函数\(f(x)\)的图像上,横坐标为\(x\)的这一点的求导结果
是否是函数
求导结果 \(f^\prime(x)\) \(f^{\prime\prime}(x)\)
函数零点的意义 无特殊意义 \(f(x)\)的顶点的横坐标

(注:零点:函数的零点就是\(函数=0\)这个方程的解。 比如\(f(x)=x^2-1\)的零点就是\(x^2-1=0\)的解,也就是\(1\)\(-1\) 。)

所以,导函数有一个重要的作用,就是计算函数的顶点坐标
由于顶点的特殊性,该点的斜率是0,所以只要找出导函数\(f^{\prime}(x)\)的零点,相当于找到了顶点。

\(f(x)=ax^2+bx+c\)为例。它求导的结果是\(f^{\prime}(x)=2ax+b\)

\(f^{\prime}(x)=0\)的解就是\(x=-\frac{b}{2a}\)。这是不是与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二次函数的最值完全一致?


导函数的另一个作用是画函数草图。

前面已经说过,如果导函数\(f^{\prime}(x)>0\),说明函数在这一点上的斜率是正的,也就是说,在这一点的前后,函数应该呈上升的趋势。
相反,如果\(f^{\prime}(x)<0\),说明函数在这一点上的斜率是负的。在这一点的前后,函数应该呈下降的趋势。
于是乎,只要搞明白\(f^{\prime}(x)\)的图像,就可以把\(f(x)\)的图像画出来了。

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要画\(f(x)=x^2+2\)的草图,我们可以结合导函数这么画:

  1. 求导,得到\(f^{\prime}(x)=2x\).
  2. 画出\(f^{\prime}(x)=2x\)的图像。
  3. 准备开始画图!先找出一个起点,这里我们取\(f(0)\)这一点,也就是\(A(0,2)\)
  4. 按照\(f^{\prime}(x)\)的图像所示,y轴的右边应该都是上升的,而且斜率越来越大,也就是:
  5. 同理,画出左半边:

这样就把\(f(x)=x^2+2\)的图像大概描出来了。
这题中导函数的优势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。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函数,一般结合导函数这样画图比较方便。

1.5.1 导数的表示方法

前面说到,导函数一般记作\(f^{\prime}(x)\)
但是,实际上导函数还有一些常见的表示方法,这里介绍两种,以备后面的装逼使用。

第一种也就是刚刚讲的加撇号表示法。这种方法是在19世纪,一个叫 约瑟夫·路易斯·拉格朗日 的法国大叔发明的。

在他的表示法里,\(y=f(x)\)的导函数记作\(f^{\prime}(x)\)或者\(y^{\prime}\)

这种表示方法非常常见,因为它写起来很容易,加个撇号只要花上你半秒钟的时间。

但是,它的弊端在于,如果有这么一个函数:

\[y=a+b\]

那么\(y^{\prime}\)表示什么?

\(a\)\(b\),到底谁才是自变量?谁是常量?

到底\(y^{\prime}\)表示是对\(a\)求导,还是对\(b\)求导?

不得而知。

要是有一种表示方法可以体现出对谁求导就好了。

这时,我们就需要第二种表示方法,也就是 戈特弗里德·威廉·莱布尼茨 ,另一个德国大叔的写法。他也是微积分的主要创始人,他生活在17世纪,比上面那位要早几百年。
\(y=f(x)\)关于\(x\)求导可以表示成:

\[\frac{dy}{dx},\frac{d}{dx}y,\frac{df(x)}{dx},\frac{d}{dx}f(x)\]

这些式子看起来很让人头晕…
(正因如此,他的符号至今仍在大学数学中频频现身。)
这里的\(d\)Derivative(导数)的首字母。
式子的含义是对分母上的自变量,求分子上的函数的导数。

其中,\(\frac{d}{dx}\)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,它乘以谁,就是对谁求导。
例如:

\[\frac{d}{dx}x^2=2x\]

所以,如果我们想要表示导数的导数,也就是\(f^{\prime\prime}(x)\),要怎么写呢?

就是:

\[f^{\prime\prime}(x)=\frac{d}{dx}\times\frac{d}{dx}\times y=\frac{d^2y}{dx^2}\]

分子上加平方的位置看起来怪怪的。而且d似乎也不遵循乘法定律。
你可能觉得莱布尼兹的方法很麻烦,但是在后面的章节里,你会逐渐明白这样表示的优点。

1.5.2 小结&补充

到现在为止,我们已经学会了:

  1. 斜率是什么&怎么算
  2. 导数是什么&怎么求
  3. 导函数是什么&怎么求

你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以上内容,那也没关系!~
接下来我们会给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公式,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会频繁地使用它们来避免复杂的运算过程。一定要记牢!~


\[b^\prime=0\]

\[x^\prime=1\]

\[(kx)^\prime=k\]

\[(kx+b)^\prime=k\]

\[(ax^n)^\prime=anx^{n-1}\]

以上就是最基础的一组导数公式,其中\(a和b\)的含义是任意常数。

记住了它们,即使不会推算导数也可以轻松求出初高中大部分函数的导函数!

尤其是最后一个,堪称初等函数大杀器…

举个例子,要求出\(y=2x^{999}\)的导函数,直接用上面的公式:

\[y^{\prime}=2*999*x^{999-1}=1998x^{998}\]

是不是贼方便?

[选读]这里还有一些为学过三角函数的同学补充的:

\[(sinx)^\prime=cosx\]

\[(cosx)^\prime=-sinx\]

\[(tanx)^\prime=\frac{1}{(cosx)^2}\]

1.5.3 五年高考,三年模拟(雾)

总觉得应该来几道题目练练手…
虽然这样有点像老师上课的模式,有悖本文的初衷,但是练习一下真的能掌握不少…
废话少说,放题过来!







  1. 求出\(f(x)=x^4-2x\)的导函数。
  2. 求出\(f(x)=(x+2)^{11}\)的导函数。
  3. 求出\(f(x)=x^{x}\)的导函数。
  4. 求出\(f(x)=\sqrt{x}\)的导函数。
  5. 求出\(f(x)=\sqrt[x]{x}\)的导函数。
  6. 求出\(f(x)=\sqrt[sin(x)]{x^{cos(x)}}\)的导函数。
  7. 对于以上题目,你有什么感想?

作者的话:最近学业方面实在比较忙,先是期中考,又是统考月考周考什么的,今天刚参加全省联考…..(高二狗,体谅一下)说好的两个月完工也没下落了:(

2021年9月24日更新:作者回来啦!现在已经是一条大二狗了,国庆期间会重启更新~


1.5.4 导函数的四则运算

上面那几题已经让你晕头转向了?没关系!看完本节和下一节之后,你将可以很快地计算出它们从而去装B

迄今为止,我们提到的例子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(额,当然上面的几题除外)。
基本上函数里都只有一个\(x\)。形式也就是\(x+1\)\(x^2\)这样的,大家都学过了。

但是,平时遇到的函数可没这么简单,数学考试里当然不会直接出这样的玩意儿来考你。即便刚刚学过二次函数,你也应该已经遇到\(f(x)=x^2+3x+2\)或者\(f(x)=(x-2)^2+3\)这样的函数了。这种东西要怎么求导数呢?

其实很简单!不妨回忆一下下我们上面提到过的例子:

\(f(x)=ax^2+bx+c\)为例。它求导的结果是\(f^\prime(x)=2ax+b\)

(限时挑战任务!看看你能不能在 10 秒内找到这句话的出处:) )

我们先不管结果是啥,只看每个部分。这个式子的每一部分我们都会求。\(ax^2\)的导数就是\(2ax\)\(bx\)的导数就是\(b\)\(c\)的导数……呃呃,一个常数的导数,永远是\(0\)

所以……它的导数就是\(2ax+b\)?看起来确实是这样。

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:求一个里面有加号的函数的导数,只要求出各个部分的导数,然后加起来就好啦!

然而事实是怎样呢?事实是……我们的猜测是对的。导数的加法就是可以这么拆开计算的。

写成公式的方式就是:

\[(A+B)^\prime=A^\prime+B^\prime\]

(别忘了一撇「\(\prime\)」的含义哦,它是指对这个式子求导。)

那么,这是为啥呢?这个问题我们稍微往后放放,你在后面的选读部分会看到它的证明。

我们先看看利用这个,能不能做出上面的题了。

第一题是\(f(x)=x^4-2x\)
它的第一部分求导是\(4x^3\)(别忘了这个公式哟:\((ax^n)^\prime=anx^{n-1}\)),第二部分的导数是\(2\)。所以结果就是\(4x^3+2\)

第二题是\(f(x)=(x+2)^{11}\)……额,这个怎么办呢?

其实只要一点一点乘开就好了!打开我们的 Maple,输入函数,点击展开: 然后按上面的方法,对每个部分求导就好了!

你可能会说:\((x+2)^{11}=(x+2)(x+2)(x+2)(x+2)(x+2)...\),这么长的式子,考试的时候要展开不得累死我?

当然,这种暴力算法虽然不能实用,但是至少是可以算出来的。如果遇到这样的函数,展开是最差劲的选择,但起码是一种选择……起码是可以算出来的,是吧?

这种方法显然太蠢了。有没有更妙的方法来计算第二题呢?这就进入到咱们今天的重头戏:复合运算!



诶还没进呢,没看到标题是「四则运算」吗?等下一节吧(顶级拉扯)

加法已经说完了,我们来看看乘法吧。

(大家读到这里可能比较突兀,因为上面的练习里面忘了出相关的题了。偏偏这个乘法运算又很重要,还是希望大家快速过一遍!不要跳过哈,不然你待会儿会后悔的,哼哼)

什么叫乘法运算呢?举个例子:

\[f(x)=(x^3+3x+3)(x^2+2x+2)\]

这个函数怎么求导呢?有同学可能会说:加法是分开加,那我乘法也分开乘嘛!先对\(x^3+3x+3\)求导,再对\(x^2+2x+2\)求导,然后乘起来就好了吧?

但是,But,这样是完全错误的哦!不如再想想?先乘开自己求导一下,再找找规律?

算啦算啦,我知道你很想知道,先把正解放在这里:

\[f^\prime(x)=(x^3+3x+3)^\prime(x^2+2x+2)+(x^3+3x+3)(x^2+2x+2)^\prime\]

\[=(3x^2+3)(x^2+2x+2)+(x^3+3x+3)(2x+2)\]

这就是说,乘法的规则和加法完全不同,它的导数是对第一个式子求导,乘第二个;再对第二个式子求导,乘第一个。然后加起来。
写成公式的方式就是:

\[(AB)^\prime=AB^\prime+A^\prime B\]

或者写得再「专业」一点:

\[(f(x)g(x))^\prime=f^\prime(x)g(x)+f(x)g^\prime(x)\]

先尝试理解一下这个式子哈。
我知道你的心里肯定装满了大大的问号:凭啥这么算?你这是个啥计算方法?你这样算出来,真的是对的嘛?

很不幸的是,它确实是对的。凭什么呢?
这就有点超过知识范围了。
我一起放在下面的选读部分吧,如果你自认为可以,不妨挑战一下阅读!应该……不会需要太高的数学水平?(这个挑战就没有上面的「习题」那么坑了,哈哈!)

[选读] 加法求导公式的证明
要证明对两个函数\(f(x)\)\(g(x)\),可以推出\((f(x)+g(x))^\prime=f^{\prime}(x)+g^{\prime}(x)\)
先回顾公式:

\[f^{\prime}(x)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h}}\]

所以写出\((f(x)+g(x))^\prime\)的求导式子,然后摆弄一下式子的加法顺序:

\[\begin{aligned}(f(x)+g(x))^\prime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(f(x+h)+g(x+h))-(f(x)+g(x)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+g(x+h)-f(x)-g(x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(f(x+h)-f(x))+(g(x+h)-g(x)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-f(x)}{h}}+{\frac{g(x+h)-g(x)}{h}}\\&=f^{\prime}(x)+g^{\prime}(x)\end{aligned}\]

这就证完了!


[选读] 乘法求导公式的证明
要证明对两个函数\(f(x)\)\(g(x)\),可以推出\((f(x)g(x))^{\prime}=f^{\prime}(x)g(x)+f(x)g^{\prime}(x)\)
还是写出\((f(x)g(x))^{\prime}\)的求导式子:

\[(f(x)g(x))^{\prime}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g(x+h)-f(x)g(x)}{h}}\]

呃,这里不太好办了……只有两项,怎么玩它呢?
其实可以试试「凑项」!具体来说,就是加一个什么东西,再减去它,这样式子依然不会变,就像\(123+1-1\)还是\(123\)一样!

我们这里要凑进去的是\(f(x+h)g(x)\),详细地说就是凑成下面这样:

\[\begin{aligned}(f(x)g(x))^{\prime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g(x+h)-f(x)g(x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g(x+h)-f(x+h)g(x)+f(x+h)g(x)-f(x)g(x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\frac{f(x+h)(g(x+h)-g(x))+(f(x+h)-f(x))g(x)}{h}}\\&=\lim_{h \to 0}{f(x+h)\frac{g(x+h)-g(x)}{h}}+\frac{f(x+h)-f(x)}{h}g(x)\\&=f(x+h)g^{\prime}(x)+f^{\prime}(x)g(x)\end{aligned}\]

注意,h是无限趋近于0的,所以上式也就是\(f(x)g^{\prime}(x)+f^{\prime}(x)g(x)\)了。

PS:这两个证明乍一看很麻烦,但是自己动手写一遍,你会发现还挺简洁的……


2023年2月13日更新:啊,迟来的更新!

到这里为止,我们已经介绍了含有加法和乘法的导数计算,总结一下:

  1. 对于加法,我们可以用加法求导公式: \(\begin{aligned}(f(x)+g(x))^\prime&=f^{\prime}(x)+g^{\prime}(x)\end{aligned}\)
  2. 对于乘法,我们可以用乘法求导公式:
    \(\begin{aligned}(f(x)g(x))^{\prime}&=f^{\prime}(x)g(x)+f(x)g^{\prime}(x)\end{aligned}\)

接下来是减法和除法。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同胞兄弟,掌握了带加法的求导,带减法的求导就非常顺理成章了:

\[(f(x)-g(x))^\prime=f^{\prime}(x)-g^{\prime}(x)\]

为什么是这样呢?因为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,比如\(3-2=3+(-2)\),所以和加法的求导公式非常类似,只不过是把加号换成了减号而已。

更严格的证明可以这么想:利用负数,我们就可以把减法全部变成加法:

\[f(x)-g(x)=f(x)+(-1)\times g(x),\]

而这时就可以利用加法求导公式了。

如果你问 \(\left[(-1)\times g(x)\right]'\) 是什么,不妨再看看 1.5.2 节给你的简单实用的公式?
(然后你就会知道 \(\left[(-1)\times g(x)\right]'=-1\times g'(x)=-g'(x)\) 了。要时常回顾之前学过的东西哦!)

只要利用一下加法求导公式,其实就已经得到上面的减法求导公式了。这样,四则运算里的三个求导公式就都证明完了!

然而,除法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运算,求导却是最难的。为了证明它,上面所有的知识甚至都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个(刚刚提了一嘴的)新概念:复合函数。下一节我们就来讲讲复合函数和它的求导。

1.5.5 复合函数的导函数

你也许火急火燎地翻过了上面的证明,想要知道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是什么。在了解求导公式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复合函数是什么。

最直观地说,复合函数就是把一个函数「塞」到另一个函数里面去,然后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函数。

比如,我们把函数\(f(x)=x^2\)「塞」到函数\(g(x)=x+1\)里面去,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函数\(h(x)=g(f(x))=x^2+1\)。这个新函数\(h(x)\)就被称为\(f(x)\)\(g(x)\)的复合函数。

这里,\(f(x)\)替代了\(g(x)\)的式子里的\(x\)的位置,所以才写成了\(g(f(x))\)。意思就是:\(g\)这个因变量,它的自变量现在不叫\(x\)了,而是全部替换成\(f(x)\)。既然 \(g(x)\)

\[g(x)=x+1,\]

\(g(f(x))\)的式子理应是:

\[g(f(x))=f(x)+1.\]

既然 \(f(x)=x^2\),那么\(g(f(x))\)的式子就进一步可以代换成:

\[g(f(x))=x^2+1.\]

有人可能会问:你把自变量从\(x\)换成了\(f(x)\),那原来的因变量 \(g\) 不就变了吗?这么说对也不对。

[提示]

下面这一部分是对函数的深入讲解,如果你觉得有些难以理解,可以先跳过,等到后面再回来看。

在高等数学里,我们不再提「因变量」和「自变量」这两个概念了,而是用「函数」和「变量」来代替。函数的括号里一定是一个字母吗?未必。函数括号里的就得是一个变量吗?也未必。我们已经见过很多种写法:

  1. \(f(x)\):代表一个函数,它的自变量是\(x\)
  2. \(f(1)\):代表令函数\(f(x)\)的自变量\(x\)等于1时的函数值
  3. \(f(g(x))\):代表令函数\(f(x)\)的自变量\(x\)等于另一个函数\(g(x)\)时的函数

说白了,函数只是一个黑盒子,你不清楚里面的计算过程,只能往里面塞一个东西,然后得知它计算出的东西。

它的括号里是你可以塞进去的东西,你想塞什么都可以。你塞进去一个变量 \(x\),根据计算结果就知道这个函数和 \(x\) 有什么关系了;你塞进去一个函数 \(g(x)\),根据计算结果就知道这个函数和 \(g(x)\) 有什么关系了;你塞进去一个值 \(1\),根据计算结果就知道这个函数和 \(1\) 有什么关系了。

注意,这里的「计算结果」并不一定和你塞进去的东西直接有关系。不是说你塞进去值就一定得到值,也不是说塞进去变量就一定还是函数。比如这个函数:\(f(x)=x^2+y\)。把 1 塞进去,你会得到:

\[f(1)=1^2+y=1+y.\]

你可能会奇怪:\(f(1)\) 怎么不是一个数字,而是含有一个未知字母 \(y\) 的式子呢?这也能被称为一个函数吗?答案是:当然可以。函数这个黑盒子只能保证两条规则:

  1. 你塞进去一个未知量,就一定能得知黑盒子的全貌。比如你塞进去一个变量 \(x\),就能得知这个函数和其他任何量有什么关系,也清楚明白地知道黑盒子的运作原理了:\(f\) 其实就是把塞进去的东西平方,然后再加上一个未知量 \(y\) 嘛!
  2. 它计算出的东西一定是一个式子。当然,这个式子里可能有整数,有小数,有加减乘除,甚至有未知量,但它一定是一个式子。除此之外,函数不会给你任何保证。你塞进去一个值,它或许会给你一个值,也或许会给你一个式子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\(g(f(x))\)这种东西的原因。\(g\)是一个黑盒子,我们把\(f(x)\)塞给它(或者说,把\(x^2\)塞给它),它根据和塞给它\(x\)时一样的工作原理,计算出了一个式子。这个式子里有一个未知量 \(x\),所以我们说\(g(f(x))=x^2+1\)


回归正题,讲讲复合函数的求导。这个求导公式是:

\[\left[g(f(x))\right]'=g'(f(x))f'(x).\]

这个公式的意思是:复合函数的导数等于里面的函数的导数乘以外面的函数的导数。

啊,又是一个和乘法求导公式一样拗口的公式!

[选读] 复合函数求导公式的证明

它的证明过程也是很复杂的,考虑到网上两三步证完的基本都是错误证明(包括高中课本上的),而在严格的分析法里需要考虑诸多细节,可能你也不想看(即便是高中数学水平,硬着头皮也未必能看懂),所以这里只能扔个链接给你:复合函数求导公式的证明,如果闲着没事,可以看看。

PS:说复杂,其实也不复杂,主要是有很多边边角角的情况需要分类讨论,每一种单独证明,因此汇成了一篇长篇大论……

不过,这个公式的意思其实很简单。我们继续说上面\(f(x)=x^2, g(x)=x+1\)的例子。要分几步走来计算:

  1. 先计算\(f(x)\)的导数,得到\(f'(x)=2x\)
  2. 再计算\(g(x)\)的导数,得到\(g'(x)=1\)
  3. 然后计算\(g'(f(x))\),得到\(g'(f(x))=1\)(因为 \(g'(x)\) 是一个常函数,你把 \(x\) 换成任何值,它都给你 \(1\)!);
  4. 最后,计算\(g'(f(x))f'(x)\),得到\(g'(f(x))\times f'(x)=1\times 2x=2x\)
  5. 所以,最终的答案是\(\left[g(f(x))\right]'=2x\)

这个结果和我们直接对\(g(f(x))=x^2+1\)等式右边的\(x^2+1\)求导数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

现在,让我们再试试前一节的问题:\((x+2)^{11}\)的导数是多少?我们可以把它成复合函数的形式:

\[f(x)=x+2, g(x)=x^{11},\]

那么\(g(f(x))\)就是\((x+2)^{11}\)。这下我们只要计算\(g(f(x))\)这个复合函数的导数就可以了:

  1. 先计算\(f(x)\)的导数,得到\(f'(x)=1\)
  2. 再计算\(g(x)\)的导数,得到\(g'(x)=11x^{10}\)
  3. 然后计算\(g'(f(x))\),得到\(g'(f(x))=11(x+2)^{10}\)
  4. 最后,计算\(g'(f(x))f'(x)\),得到\(g'(f(x))\times f'(x)=11(x+2)^{10}\times 1=11(x+2)^{10}\)
  5. 所以,最终的答案是\(\left[g(f(x))\right]'=11(x+2)^{10}\)

这样,我们就把复合函数的求导问题转化成了两个简单的函数求导问题,然后几步就完成了这个函数的求导。化繁为简,这就是复合函数的求导的核心意义。

1.5.6 导函数的除法运算

虽然除法和乘法也是一对反义词,但它们的求导公式是完全不同的。除法的求导可以说是最难的,所以我们单独拿出来讲。

它为什么困难呢?上面我们证明减法求导的时候,是把减法转化成加法和乘负一(更「专业」的说法是乘 相反数 ,如果你学过这个词的话),然后利用加法求导公式得到的。你肯定很容易想到:那么,除法求导的时候,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和乘一个什么东西呢?

答案是:不可以。首先我们要知道,运算是有好几个不同层次的,最低级的是加减,而乘除是比它们俩高一层的。 注意注意!看「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和乘负一」这句话里的几个词:

法可以转化成法和负一

这里的「」和「」是相对应的,而「」是比加减更高一层的计算!

而我们想象的:

法可以转化成法和一个什么东西

这里的「」和「」是相对应的,但是「」不是比乘除更高一层的计算!

所以,想要对应上前一节的思考方式,也应该是:

法可以转化成法和 XXX 一个什么东西

其中的「XXX」必须得是一种比乘除法还要高一层的计算才合理。

这个超高级的计算是什么呢?就是幂运算!所以,除法求导的时候,我们应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和乘一个幂运算的结果:

法可以转化成法和对负一的运算

或者用更简单的数学语言来说,就是:

\[\frac{f(x)}{g(x)}=f(x)\times \left[g(x)\right]^{-1}.\]

注意

\(\left[g(x)\right]^{\text{xxx}}\) 我们习惯上简写成 \(g^{\text{xxx}}(x)\),这里用方括号括起来是方便你理解的。后面我们就不再用方括号,直接写成 \(g^{\text{xxx}}(x)\) 了。

接下来让我们仿照算减法求导公式时的做法,利用一下乘法求导公式!我们知道,乘法的规则是对第一个式子求导,乘第二个;再对第二个式子求导,乘第一个。然后加起来

「对第一个式子求导,乘第二个」是:

\[f^{\prime}(x)\times g^{-1}(x),\]

唔,这部分看起来很简单嘛!

「对第二个式子求导,乘第一个」是:

\[f(x)\times \left[g^{-1}(x)\right]',\]

新问题又来了,这里的 \(g^{-1}(x)\) 怎么求导呢?我们好像没有学过这个东西啊!

别急,再想想,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了,肯定是有办法的。

我们到底在哪里提过关于幂的求导呢?
我们到底在哪里提过关于幂的求导呢?
我们到底在哪里提过关于幂的求导呢?

在继续之前,请你再三思考一下,翻一翻之前的内容,看看有没有提到过,然后再往下看。















没错,还是在 1.5.2 节给你的简单实用的公式表里面,有关于幂的求导公式,而且当时我们还叫它「初等函数大杀器」呢:

\[(ax^n)'=nax^{n-1}.\]

这个式子是说,对于 \(ax^n\) 这个式子,它的导数是 \(nax^{n-1}\)。比如,对于 \(x^2\),它的导数是 \(2x^{2-1}\);对于 \(2x^3\),它的导数是 \(2\times 3x^{3-1}\)

所以,看起来我们可以对于 \([g(x)]^{-1}\) 用上面的公式求导。有个小问题是:\(g(x)\) 并不是 \(x\) 啊?那我们怎么用呢?

这里要用到我们的另一个大杀器了:复合函数。我们可以令 \(f(x)=x^{-1}\)\([g(x)]^{-1}\) 不就是 \(f(g(x))\) 了吗?

来试试看!我们把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代入进去。首先计算 \(f(x)\) 的导数:

\[f'(x)=\left(x^{-1}\right)'=-1\times x^{-2} = -x^{-2}.\]

注意,这里的 \(x^{-2}\) 其实就是 \(\frac{1}{x^2}\),所以 \(f'(x)=-\frac{1}{x^2}\)。那么,\(f'(g(x))=-\frac{1}{g^2(x)}\)

所以呢,我们可以继续按照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来计算:

\[ \begin{aligned} \left(\left[g(x)\right]^{-1}\right)'&=[f(g(x))]'\\ &=f'(g(x))g'(x)\\ &=-\frac{1}{g^2(x)}\times g'(x)\\ \end{aligned} \]

看起来我们终于解决了 \([g(x)]^{-1}\) 的导数,它就是 \(-\frac{1}{g^2(x)}g'(x)\)。耶✌!

乘胜追击,让我们完成这个绕了山路十八弯的除法求导公式。「对第二个式子求导,乘第一个」现在就是:

\[f(x)\times \left[g^{-1}(x)\right]'=-f(x)\frac{1}{g^2(x)}g'(x).\]

所以,最终的除法求导公式是把它和「对第一个式子求导,乘第二个」加起来,也就是下面两个加起来:

\[-f(x)\frac{1}{g^2(x)}g'(x)+f^{\prime}(x)\times g^{-1}(x)\]

经过一串草稿纸上的暴力分母通分,我们得到了最终的除法求导公式:

\[\left[\frac{f(x)}{g(x)}\right]'=\frac{f^{\prime}(x)g(x)-f(x)g^{\prime}(x)}{g^2(x)}.\]

真是「道路阻且长」啊。折腾了这么多得到的除法公式,结果还这么复杂,大概可以排进我们心目中「我最讨厌的导数公式」前三名了吧?


再小结一下,到目前为止,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导的以下几种方法:

  1. 一些通用的求导公式
  2. 加减乘除的求导公式
  3. 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

对于水平稍高的同学,现在已经可以回头完成我们的「五年高考,三年模拟」了。快去试试吧(笑)下次更新会公布正确答案。

PS:下一次更新将在本周内,敬请期待~

w568w
梦想改变自己的疯子。